紧固件素有“工业之米”之称,是装备制造领域的基础性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海盐县是中国紧固件产业的起源地,新中国第一颗木螺钉就产自海盐。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从事紧固件生产企业数达到617家,其中规上企业105家,亿元以上企业21家,是全国紧固件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三大紧固件生产基地之一,“铁海盐”和“紧固件之乡”享誉海外。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企业效益,该县以“提升一批、集聚一批、关停一批”为目标,以扎实开展省级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和紧固件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紧固件行业整治转型提升。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治提升紧固件企业445家,其中关停企业358家、入区入园62家、搬迁转产25家,产业整体质效得到显著提升。
一、坚持退低汰劣,重塑产业结构。以用地合法、建筑合法、环保合法、形象整洁等为整治要求,通过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强势推进紧固件产业及企业整治。
一是坚决“关”。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退散进集”、“四无”企业整治等工作,科学划定整治范围、严格出台关停措施,明确对严重影响环境、群众举报较多的,无证无照无环保审批的,在基本农田内存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且不愿入区入园和不符合入区入园条件的规下企业,一律依法进行关停,并将关停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县对镇(街道)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立由县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整治提升领导小组,下设四个督查小组,定期对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现场督察,每季度对工作进度开展督查通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整治提升氛围,促使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超过时间进度。截至目前,已关停紧固件企业358家。
二是积极“转”。对生产效益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但仍有一定生存发展空间的企业,大力开展产业梯度转移,主动赴安徽省郎溪县等进行考察交流,商讨研究企业租赁厂房、企业买土地建厂房、两县政府合作共建园中园等紧固件企业转移异地发展模式,尽最大努力保留企业主创业成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同时,鼓励引导县内有一定生产条件的企业自愿变更工商登记,向集成吊顶、电子电器、节能环保、核电关联等县内优势产业发展转移,既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效益,又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相关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壮大了产业规模。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搬迁转产25家企业。
三是着力“聚”。根据企业意愿及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镇(街道)为主体大力推进“两创”中心建设,建设紧固件产业集聚区,加强环保、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符合该县产业导向、具有提升意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入区入园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两创”中心15个,吸引相关入园紧固件企业46家。强化对产业园区和入园企业管理,对入园企业严格执行税收产出约定,对园区严格开展“亩均论英雄”绩效评价考核,对经济、社会效益差的企业和园区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入园资格并实施差别化政策。目前,该县入园紧固件企业亩均税收在20万元以上。
二、坚持提质增效,打造产业高地。针对原来县内产业规模不大、生产设备陈旧、产品定位低端、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大力推进企业引育、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工作,使该县紧固件产业发展实现了“三个领先”。
一是全国产值规模领先。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围绕产业链做文章,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推动集聚集群发展。强化优质企业招引,编制紧固件产业招商图谱,瞄准国内外紧固件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目前已引进了国际装配和紧固件领域巨头——德国伍尔特集团、国内500强中天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有力带动辐射了一批县内产业,提升了该县产业影响力。强化县内企业培育,结合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精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大的优质中小企业,出台用地、用能、税收等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着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海盐宇星螺帽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等。目前,该县紧固件产业链上下游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亿元,占浙江省的1/4、全国的1/10、全球的1/100。
二是质量效益行业领先。强化高端发展导向,依托秦山核电基地、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积极推进向核电、高铁、航天等应用领域扩展,不断提高产品的强度、韧性和精密度,该县七丰精工生产的高速螺纹道钉已成功取代进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京沪、京广等多条高铁;中航来宝生产的高端紧固件已进入航空航天配套领域。强化智能制造,筹建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杭州湾智能装备制造创新中心,为紧固件产业提供研究测试、科技创新等配套服务,并先后引进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中介平台提供数字化改造专业服务,目前,经其指导改造后的企业,平均设备有效利用率可提高15%以上、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0%左右、产品单位能耗降低8%以上、劳动用工成本降低12%以上。强化区域品牌打造,大力扶持产业集聚区内优势企业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积极推广使用“海盐紧固件”浙江区域名牌,有效扩大了品牌经营规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三是绿色发展模式领先。出台《紧固件行业酸洗磷化企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酸洗磷化行业实行全方位、全时段、地毯式检查,目前,已关闭相关企业27家,整治完成35家。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力度,针对紧固件企业,建立日常监管和重点巡查机制,对存在环境违法的企业及时进行立案查处,近两年累计对30家紧固件行业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同时,积极鼓励引导部分龙头骨干企业改进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工艺,先后从外国引进抛丸机、油烟净化等先进设备,并大力推广物理除锈等新型工艺,降低因传统化学酸洗磷化带来的工业生产污染,目前该县的水、空气等环境指标已连续多年位居嘉兴市前列,2017年该县绿色发展指数从2016年全省排名72位上升到24位,列嘉兴市第一。
三、坚持服务至上,优化发展环境。以建立紧固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契机,聚焦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进一步集聚整合各类资源,为广大紧固件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共性技术研发,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联合成立“材料环境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等研发机构,重点在新材料与表面技术处理、紧固件制造流程优化、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强化检验检测服务,建立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该机构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国防实验室认可等,检测能力覆盖98%以上的紧固件产品,重要参数按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检测能力达到100%,是国内紧固件检验检测权威机构。强化商贸物流服务,建立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全国性紧固件专业市场——海盐国际紧固件五金城,为全国乃至全球紧固件企业提供展示交易、商务配套、国际展示采购中心和仓储物流配套等功能服务。
二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紧贴企业发展需要,联合浙江科路核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成立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为县内企业提供高层次领军人才猎聘和创新团队引进服务,目前,已柔性引进美国工程院院士彼得·安德森和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董瀚教授等一批紧固件行业顶尖人才。与上海交大、江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建立的“1+X”技术转移工作站,在大力推进订单科研,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的同时,积极开展实验室、工作站等整体团队引进。注重提升普工技能,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为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蓝领”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打造高水平紧固件“智造”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改变以往“撒胡椒粉”的做法,重点针对产业、企业和创新创业三方面开展精准扶持。在产业发展方面,先后出台《海盐县紧固件行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海盐县深化推进工业强县建设的若干政策》《海盐县紧固件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全面支持紧固件行业提质升级。在企业发展方面,建立“企业事马上办”服务平台、重大项目县领导挂帅联动推进机制等,大力开展“政企连心、精准服务”“三服务”活动等,全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在激励创业创新方面,出台《海盐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以“史上”最强扶持力度,强化对创新平台、科研项目、科技孵化器、人才引进等资金、土地、用能保障,着力打造浙北智创高地。